close

 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17日電 (烏婭娜)《卡門序曲》《查爾達什舞曲》《拉德斯基進行曲》等世界經典曲目用蒙古族樂器馬頭琴來演奏,這種民族與世界音樂的融合,被中國第一個馬頭琴交響樂團實現。
  17日晚,該團進行了在內蒙古的第九場演出。穿著燕尾服的演奏家演奏蒙古族馬頭琴,令在場所有觀眾耳目一新。
  這支樂團來自馬頭琴之鄉——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。該旗文化局副局長巴達瑪告訴記者:“我們旗有13萬人,其中會馬頭琴演奏的農牧民有一萬多。”
  馬頭琴交響樂團共有56位樂器演奏者,平均年齡只有26歲。有高音、中音、次中音、低音馬頭琴、大提琴等弦樂聲部和標準的交響樂銅管、木管等管樂聲部,另有蒙古族特色打擊樂馬靴鼓、馬鞍子鼓、馬鞭子鼓、套馬桿響板和民族特色樂器馬頭琴潮爾、木頓潮爾、托布秀爾、高音呼麥、低音呼麥等。
  除了世界名曲外,悠揚的馬頭琴和優雅的交響樂和鳴,將自然的聲音也搬上了舞臺。
  記者在演出現場聽到,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音樂融合,把流水、羊群、鳥鳴甚至是微風吹過的聲音演繹的淋漓盡致。觀眾欣賞的如痴如醉,一曲終了,都忘記了鼓掌。
  樂團指揮,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國家一級作曲家查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,將蒙古族的馬頭琴音樂與世界著名的交響樂結合起來,是民族音樂走向世界的自然趨勢。
  查乾說:“這個融合的過程難度非常大,馬頭琴是兩根弦,西洋樂器是四根弦,而且西洋樂器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,非常成熟。而我們馬頭琴交響樂是新的東西,在演奏技巧、曲目的編排上需要極大的探索、創新,這個過程非常的艱難。”
  “民族音樂國際化並不意味著‘洋化’,馬頭琴交響樂,其靈魂還是馬頭琴演奏,不能變質。”查乾如是說。
  查乾同時表示:“只有讓馬頭琴音樂成為交響樂,才能更好地與世界接軌,才能走出草原、過黃河、跨長城到達大洋彼岸。”
  馬頭琴交響樂團團長伊拉圖說:“作為中國現在唯一的一支馬頭琴交響樂團,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民族音樂傳播得更廣,被更多的觀眾喜愛和接受。”
  據悉,該團還將與5月28日在國家大劇院演出。
  據公開資料顯示,馬頭琴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,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。2009年4月,蒙古族馬頭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(完)  (原標題:中國第一個馬頭琴交響樂團:國際化但不“洋化”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z89wzhybm 的頭像
    wz89wzhybm

    瘦身

    wz89wzhy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